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资源发现 > 馆报馆刊 > 阅微
第七十三期——自然文学:鸟
发布时间:2023-10-30
白鹭
卜璐
  如果你在春夏时节来金陵图书馆,你可能会见到白鹭。通常是一两只,在晨露的早上,或是一个阴天的下午,它们浅浅地立在水池里,细长的喙一下一下轻点水面,像是觅食,又好像只是戏水,旁若无人地,漫不经心地。
  同样是身披白蓑、曲颈长喙、细脚伶仃的亲水大鸟,白鹭比起白鹤少了仙气,多了世俗的寻常感。在古代诗歌里,白鹭常常与“水田”“渔船”“村庄”……的意象相连,它们自得于天然,以翩跹,以悠闲;又不完全独立于人类生活之外,在郊区,在田间,或在一片偶然开阔的水域,都能见到一团团、一缕缕的白鹭。可亲,可近。
  图书馆的水池仅一尺见深,从三面包围馆舍,主体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华传统劝学典故的“琢石成玉”,一方浅水与碧色的主体建筑呼应成趣,形成以水养玉的格局。瓷砖搭砌的大水池不与外界流动,大约每三个月需要进行一次抽水、冲洗、再重新蓄满的换水工程。而往往不到一周,水底就开始逐渐沉积起悬浮物的残渣,水面变得浑浊,水波也不再轻盈。这对于景观环境的审美体验无疑是一种遗憾,然而在无人在意的微观的生态领域,一些变化也在悄然发生着。
  其中最热闹的就在春夏之交:仿佛是一夜之间,水池里涌出许多的蝌蚪,一块块黑影沿着水池边移过来移过去,引得小读者惊叫连连。遇上天气好的周末还会有人带着网兜和水桶前来捞捕。更令人意外的是小鱼,比起青蛙或是蟾蜍入夜后可以自由爬行到水边产卵,我至今无法得知鱼苗们是如何神奇地降临在这片水池上的。2000多年前,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干涸硬化的池塘,得出了鳗鱼是凭空诞生于淤泥的结论,这一看起来荒诞的前现代经验论的研究,时至今日仍没有人给出明确的证伪,是的,在科学界鳗鱼的起源至今仍是个谜。
  至于图书馆的鱼苗自然是有来处的,猜想是路过的鸟,携带着别处水塘里的鱼卵,一次短暂的歇脚之后,就出现了鱼。正是这些蝌蚪、鱼苗和丰富的水藻,吸引了白鹭的到来,在晨露的早上,或是一个阴天的下午……
  白鹭是伴随着盛夏的到来而消失不见的。出梅后,是连日酷暑,行人读者步履皆匆忙,从南门进来是一片宽阔的花岗岩广场,辐射着酷热和炙烤。不会有片刻停留和张望,人们行色匆匆地闯入空调强劲的馆舍,放松一口气,走向阅览室。直到天高了起来,云白了许多,8月的阵雨一阵连着一阵,双彩虹在一个傍晚落在图书馆,人们欢呼着捕捉这一刻,这时候才有人意识到,有一阵子没见到白鹭了。
  没有人留心到具体在哪一个时刻,白鹭离开了,就像它来的时候一样,偶然地,沉静地,旁若无人地,漫不经心地,像一句“闲笔”,一段“画外音”……而我们都知道,来年它们依然会在某个时刻悄然而至。

【目录】
  卷首语
  白鹭/卜璐
  专稿
  草原观鸟记 / 阿厉
  听,鸟儿永远不会沉默不语/ 肖舒妍 
  燕雀之乐,鸿鹄安知/ 璃人泪
  颐和园观鸟/文嘉会
  文笔
  融进诗的意境/汪翔
  南园的情怀/王家年
  小故事讲透大道理/陈卫中
  杨朔:自有诗心如火烈/徐廷华
  新书架
  爱读
  赏读
  鸟的天堂/巴金
  野鸟/冯骥才 
  鸟/梁实秋
  鸟声/周作人
  荐书
  鸟:天空的心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