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资源发现 > 馆报馆刊 > 阅微
第六十一期——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
发布时间:2020-11-10

【卷首语】   

学问与学人

卜璐

杨绛在《钱钟书与〈围城〉》一书中记载过,当年《围城》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蜚声国际,有位英国女士打来越洋电话,坚持想要拜访钱钟书先生,钱拒绝道:“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,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?”这是钱钟书先生最广为流传的一则轶事,后世称他狂狷,也有人赞他淡泊,倘若我们读过钱先生的文论,不难发现在这则轶事里,钱氏用他幽默平实的日常口吻,点出了他对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主流论点——“文如其人”这一思想的看法。

这个观点,他曾在《谈艺录》和《管锥编》中谈及宋代词人元好问“心声失真”论时多次阐发。元好问《论诗绝句》写道:“心画心声总失真,文章宁复见为人。高情千古《闲居赋》, 争信安仁拜路尘。”这首诗直言晋人潘岳《闲居赋》的格调与其本人处事风格南辕北辙,潘岳在《晋书》的记载中是一个“性轻躁,趋世利,与石崇等谄事贾谧,每候其出,与崇辄望尘而拜”的人,这种强烈的反差无疑是对“言为心声,文如其人”这一文学传统的反驳和颠覆。

“文如其人”来源于苏轼《答张文潜书》云:“子由之文实胜仆,而世俗不知,乃以为不如;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,其文如其为人。”而这一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,作为以“仁”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,其所推崇的治学理念天然地带有道德属性,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”,首次探讨了文才与品质的关系,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,一是文化,一是躬行实践,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就是某种意义上的“文如其人”。

宋人张戒在《岁寒堂诗话》:“诗文字画,大抵从胸臆中出。子美笃于忠义,深于经术,故其诗雄而正;李太白喜任侠,喜神仙,故其诗豪而逸;退之文章侍从,故其诗文有廊庙气。”将文学家的品格特性和作品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更进了一步;清代徐增直言:“诗乃人之行略,人高则诗亦高,人俗则诗亦俗。一字不可掩饰,见其诗如见其人。”到这里,他几乎直接将文采优劣与人品高低划上了等号。

今天我们再谈“文如其人”,大抵与钱穆的立场一致,即“(读中国诗,)必须结合作者的行事踪迹,方能理解。”承认文学艺术与作者个体经验存在某种关系,但需要在具体的人物和文章中才能结论。孟子说的“知人论世”是指在文学评论中是指在阅读、理解、分析文学作品时也要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、经历和时代背景,大概也是同样的意思。

钱钟书在《管锥编》中曾感叹道:“‘文如其人’,老生常谈,而亦谈何容易哉!”因此大胆提出“就事论事,断其行之利害善恶,不必关合言行,追索意向”的观点。钱氏根底深厚,学贯古今,看待文艺作品已然超脱于作者的情性与境遇,这是他既洞察人情,又能保持纯粹的地方。然而有趣的是,钱钟书用下蛋母鸡的比喻拒绝了英国女士拜访的故事,倒是某种程度上真实地演绎了“文如其人”——一个幽默、机智、辛辣、傲气的学人之形象一时间立体了起来。

 


 

【目录】

  卷首  

  学问与学人/卜璐 

  专稿  

  释文盲/钱锺书 

  钱锺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/杨绛  

  我认识的钱锺书先生

    钱钟书因翻译问题与傅雷相轻/黄维樑 

  文笔  

  “杜宇啼魂猿啸雨,几经沧桑几沉沦”:读朱偰先生“金陵考古三种”后/筑白  

  爱书人的雅集——读《书香盈室》有感/马亚红  

  “阅美新诗篇”征文选登

     新书架  

  赏读  

  栖霞山纪游/蒋维乔

  三件不能忘却的事(节选)/丰子恺  

  文枢  

  《金陵女儿》——一部别样古都金陵史/陈铭  

  经典 

  朝花夕拾导读(下)/温儒敏  

  爱读    

  荐书  

  博学鸿儒 文化昆仑